吳華友從1987年開始就已經學習玉雕這門專業。多年的學習使吳華友深刻明白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、“人不勤,不成事”的道理,在玉器學校勤奮、刻苦的學習玉雕技術,并以優秀的成績畢業。1990年參加工作后,成了一名玉雕學徒工,在學徒期間,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去琢磨玉雕,立誓用自己一年所學的技術和別人花費三年時間學的技術比,學三年要達到別人學十年的水平,十年后要成為當代玉雕高手。為了自己的誓言,整天畫畫,做泥塑,起早摸黑,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。在一年的徒工工作中,《仿唐仕女》的制作就取得甲A的優秀成績,領導的鼓勵和甲A成績的獲得使學徒的吳華友信心倍增,以后更加專心研究怎樣才能制作出精品出來。徒工三年,基本上能承接有一定難度的復雜作品,在制作翡翠紫花《童子拜觀音》時,我克服了重重困難,功夫不負有心人,制作出在當時來說技術難度高、制作效果好的作品,專家給出了“甲A優”的成績,同時也賣出了好價錢?!锻影萦^音》的成功使吳華友成為了一名制作水平很好的玉雕工人。
以后幾年期間,不斷有好的作品問世。籽雕《漢柏圖》、《楓橋夜泊》、《得利圖》、《吹簫引鳳》和《年年有余》等這些作品都代表了一定時期的技術水平的高度,讓吳華友成為了一代玉雕高手,當然也為玉器廠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,贏得了更多的榮譽。